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7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 2025-05-26 浏览量:67 来源:阜新市自然资源局 责任编辑:许晴 文字大小:

何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我市沙漠化治理及绿色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绿电就地消纳方面建议

  一是打造“治沙+光伏”产业模式。2024年6月,阜新市发布《阜新市能源综合创新发展规划(2023—2025年)》,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治沙光伏项目,采用“治沙+光伏”产业模式,着力建设治沙生态产业大型综合示范基地。2025年初,华能阜新彰武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成功并网,为构建“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生态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市发改委督促彰武县运用综合手段开展招商,以彰武县的硅砂资源为基础,谋划绿电园区,以新增负荷为主,探索绿电自发自用实施路径,积极推进建立硅砂、铸造、机加于一体的配件装备产业集群。

  二、关于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利用水资源,协调保粮和保水间的关系的建议

  根据全省水资源评价成果,阜新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42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439立方米,属水资源短缺地区。2024年全市总用水量2.62亿立方米。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统筹推进沙漠化治理,成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指挥部,统筹推进、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攻坚,制定印发《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2023-2030年)》,绘制出清晰的作战蓝图与行动路径,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市政府建立节水协调机制,构建了市、县两级用水总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编制完成《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各乡镇区域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指导沙化耕地治理主要项目高质量实施。

  二是构建水资源管理大数据平台。按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大数据局牵头,目前初步建设完成阜新市智慧水利平台,将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河湖长制工作都纳入数据平台。为下步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合理配置,落实“四水四定”的原则,推进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下步,阜新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拦蓄地表水。推进佛寺水库、巨龙湖、碱锅等地表水灌区建设,提高地表水利用效率。二是节约地下水。高标准农田及玉米单产提升等项目应优先利用现有库塘井窖、修建河道取水工程作为农业灌溉水源,逐步降低全地区地下水取水量。三是用好外调水,利用重点供水工程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四是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实施工业园区再生水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

  三、关于实施沃土工程,提升沙漠化土地的土壤肥力的建议

  一是采用保护性耕作、耕地轮作等农艺措施,培肥耕地地力,综合应用现代化生产技术模式,促进沙化耕地治理,保障粮油生产。2023-2024年,在沙化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92万亩次,耕地轮作5万亩次。二是把保护性耕作与单产提升技术深度融合,探索绿色、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集成模式。安排攻关试验点位7个,其中玉米点位5个、大豆点位2个,有效总结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年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万亩,重点推广缓控释肥料、免追肥,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年取土样50余个,提供检测数据2000余项。四是大力推广大豆、花生根瘤菌剂拌种10万亩。减少氮肥使用量。重点推广高氮水溶性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科学施用肥料,减少化肥使用。

  四、关于提高居民收入,破解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建议

  在推进沙化耕地治理过程中,坚持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为目标,充分挖掘沙区农业生产单位产出潜力,将沙化耕地治理攻坚任务与百万亩单产提升攻坚任务统筹起来结合推进。2023-2024年,全市共计实施沙化耕地单产提升工程24.18万亩,其中阜新县6.2万亩,彰武县17.98万亩。特别是2024年,实施沙化耕地单产提升典型工程8个,在单产提升工程中主推“五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三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融合,补强薄弱环节,实现节本增效。经实地测产,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超过850公斤,平均增产幅度26%,为沙化耕地增产创高打造了样板工程。此外,结合我市自然条件、气候特点、作物结构等实际,积极调整沙化地块的种植结构,调减造成土壤风蚀作用明显的花生种植面积,替换为根茬固土能力强的玉米。针对规模生产主体,推广玉米与经济作物条状间作,既降低风蚀作用,又可提高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感谢您对沙漠化治理及绿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阜新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4月17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