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09-29 浏览量:11 来源:阜新市自然资源局 责任编辑:许晴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从“能源脊梁”到“城市伤疤”,再到如今集生态转型与文旅热点于一体的“绿色骄傲”,海州露天矿的蜕变历程,是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东北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也是资源型城市深耕转型发展、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精彩演绎。通过系统性修复、惠民化改造与经验化推广,这座百年矿山正焕发新生,奏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和谐乐章。
一、焕旧貌惠民生,矿坑变身“惠民园”,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矿自2005年闭坑后,面临地质灾害频发、生态退化等严峻挑战。我市以科学修复为基石,系统治理为核心,创新利用为引擎,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系统治理重塑生态基底,矿坑焕新颜。坚持央地协同攻坚,依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技术力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勘查与治理。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治理5976亩,搬迁安置居民2.63万户;治理废弃矿山6.62万亩,恢复林地2.29万亩、草地8400亩,新增耕地1.21万亩,转型利用2.28万亩,边坡稳定性显著提升,空气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生态红利惠及民生福祉,百姓享宜居。矿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作为2025年首个竣工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对环坑路及周边景观进行全方位升级,使昔日矿坑周边区域成为市民游憩观光的热门打卡点。随着矿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全面竣工以及博物馆初步试运行,矿山公园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近期,盐城市、苏州市、蒙古国前杭爱省等考察团纷纷到访参观,阜新青年时尚嘉年华音乐节与青年市集、市歌舞剧院文化惠民公益演出等活动在此隆重举办,彰显城市文旅新地标的时代风范与辐射效能,废弃矿坑焕发出了民生温度。
二、聚经验谋共兴,治理走出“示范路”,经验凝练与示范推广双向发力
9月23日至25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多省市单位共商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化投入与产业化治理路径。作为承办方,我市系统总结了海州露天矿治理经验,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参考范式。
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我市在生态再造、产业重塑、经济转型领域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探索“工矿遗址转型+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发展路径,依托“绿电赋能+数字升级”双轮驱动,推动工矿遗址实现从生态修复向产业创新的深度跨越,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注入新动能。
三、优配置促转型,资源驱动“新引擎”,资源优化与转型动能持续激活
在巩固治理成果的同时,我市着力挖掘资源存量价值,激活转型新动能。9月24日,辽宁阜新盆地阜新区块石油天然气勘查探矿权经1580次竞价,以2.4175亿元成交,探矿权升值幅度与升值率均创我省探矿权出让之最。
此次探矿权的成功出让,有效激活了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的内生动力,为转型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市自然资源局将以此为契机,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本地产业布局深度融合,拓展优质区块来源,优化探矿权出让流程,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矿业企业扎根发展,为资源型城市从“单一依赖”向“多元驱动”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从生态复绿到民生改善,从交流互鉴到资源赋能,海州露天矿由“黑色伤疤”向“绿色图腾”转变的“新生”,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绝妙缩影。未来,这座百年矿脉必将续写更为出彩的“矿文章”,引领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再铸辉煌。
主办单位:阜新市自然资源局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东28号 邮编:123000 Email:bgs2195173@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202000075号
辽ICP备2021000282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3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5173 网站举报邮箱:bgs2195713@163.com